EN

北京

晴 25/9℃
0 个人会员
36 省级学会
0 注册用户
中国气象学会
概况

中国气象学会由高鲁、蒋丙然、竺可桢等人共同发起,以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为宗旨,于1924年10月10日在山东青岛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全国性自然科学学会之一。百年来,学会始终坚持科学救国、科技强国理念,始终遵循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初衷,坚持中国特色气象科技社团发展道路,倡导爱国、敬业、求实、协作优良传统。著名气象学家蒋丙然、竺可桢、赵九章、叶笃正、陶诗言、章基嘉、邹竞蒙、曾庆存、伍荣生、秦大河、王会军、谈哲敏等先后担任学会理事长。
中国气象学会是在民政部注册的4A级学术性社会组织、中国科协直属全国一级学会、中国科协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成员单位,支撑部门为中国气象局。拥有近150家单位会员,43000余名会员,设有37个学科委员会和6个工作委员会,基本实现全行业主要单位和学科领域全覆盖。
▲ 中国气象学会会徽
组织机构

本届理事会

理事会职责:
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聘任和解聘秘书长; 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审定学会活动计划,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等
理事长 谈哲敏
副理事长 矫梅燕、陈海山、姜大膀、李建、孟智勇、朱小谦、张柱
秘书长 张柱
常务理事 谈哲敏、矫梅燕、陈海山、姜大膀、李建、孟智勇、朱小谦、张柱、丁爱军、马耀明、王举、王劲松、王桂华、田文寿、冯兆忠、李丹、李锐、李元龙、肖文名、何建新、张鹏、张中锋、罗勇、季崇萍、周波涛、郑飞、郑永光、郑江平、赵传峰、胡泽勇、胡爱军、姚志国、郭彩丽、陶健红、曹龙、龚建东、崔彩霞、梁旭东、巢清尘、蒋大凯、曾沁、雷小途、谭浩波、潘志华、戴永久
理事 谈哲敏、矫梅燕、陈海山、姜大膀、李建、孟智勇、朱小谦、张柱、丁爱军、马耀明、王举、王劲松、王桂华、田文寿、冯兆忠、李丹、李锐、李元龙、肖文名、何建新、张鹏、张中锋、罗勇、季崇萍、周波涛、郑飞、郑永光、郑江平、赵传峰、胡泽勇、胡爱军、姚志国、郭彩丽、陶健红、曹龙、龚建东、崔彩霞、梁旭东、巢清尘、蒋大凯、曾沁、雷小途、谭浩波、潘志华、戴永久、于晟、马欣、王鸽、王文义、王世恩、王珍珠、王玲玲、王鹏祥、方 越、方 翔、邓耀民、左志燕、白 海、华正江、全文杰、刘东伟、刘海文、那济海、孙 健、孙业乐、孙建奇、孙彦坤、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苏同华、杜岩、李林、李 婧、李 薇、李永华、李明华、李积明、李集明、李耀辉、杨林、肖秧琳、吴巧燕、吴翠红、何财福、余晖
名誉理事长 王会军
名誉理事 王元、文 军、丑纪范、付遵涛、宇如聪、李 柏、杨 军、杨修群、余勇、闵锦忠、宋连春、张 强、张人禾、陈云峰、周激流、胡永云、费建芳、黄建平、程新金、端义宏、翟盘茂
特邀理事 李贺、李建国、张劲松、陈永梅、周建军、晏锐
本届监事会

监事会职责:
对理事、常务理事、负责人执行本会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严重违反本会章程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决议的人员提出罢免建议 检查本会财务报告 向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登记管理机关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本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监事长 朱彤
副监事长 潘进军
监事 周欣(财务监事)、 姚利
本届理事会党委

理事会党委职责:
为功能性党组织,主要发挥政治功能、组织和推动事业发展功能。
党委书记 谈哲敏
党委副书记 矫梅燕
纪检委员 潘进军
宣传委员 姜大膀
青年委员 李 健
学习委员 张 柱
组织委员 刘文泉
学会秘书处

秘书处简介
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为中国气象学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承担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会和中国气象局党组交办的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以及理事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是学会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中国气象局党组和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学会秘书处主要承担学会的组织发展和建设工作;承办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等各类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按照章程组织落实各项工作;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人才举荐和科技奖励;开展各类气象科普活动和科普基地管理;组织气象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主办《气象学报》、《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开展对省级气象学会的业务指导。 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由秘书长1名、专职副秘书长1名及综合协调部、学术交流部、科学技术普及部、文献期刊部等4个部门组成,负责学会秘书处的日常业务。
领导机构
秘书长 张柱
专职副秘书长 白静玉
四级职员 刘文泉
下设处室
综合协调部:
负责提出学会及学会秘书处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负责各类会员的管理;负责与有关单位的联系;筹办理事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秘书长会、会员代表大会等工作会议;负责各种信息库和学会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学会秘书处行政事务和财务管理;负责学会秘书处的公文运转和《中国气象学会会讯》的编印;完成中国科协和中国气象局交办的各项任务等。人员编制3名,处级领导职数1名。
处长 白静玉
职员 王艳、王媛、魏雪松、王媚
电话 010-68406821
学术交流部:
负责提出气象学术活动规划、计划;组织或承办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论坛和报告会;组织推荐科协系统“两院”院士候选人、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和其它各种优秀科技人才奖的推荐和评选工作;建立专家库,组织专家建议,及时向有关行政部门提供科学咨询服务;建立成果库,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气象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完成中国科协和中国气象局交办的各种学术组织活动等。人员编制3名,处级领导职数1名。
处长 张伟民
职员 王妍、王金凤、赖冰冰、张歆然、赵辛
电话 010-68409438
科学技术普及部:
负责提出气象科普工作规划、计划;组织科普工作的开展,负责气象科普图书、影视制作规划的组织实施;组织气象科普评奖;负责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和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参与气象科技扶贫和气象科技兴农工作,组织气象科技扶贫工作奖的评审;负责气象科普工作委员会会议的筹备;承担中国气象局科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完成中国科协和中国气象局交办的各种科普组织活动等。人员编制3名,处级领导职数1名。
处长 张德
职员 陈烨、钟鑫、吴宇、赵芃、钱坤、徐光佑
电话 010-68406893
文献期刊部:
下设《气象学报》(中文版)编辑部和《气象学报》(英文版)编辑部。 人员编制8名,处级领导职数3名。其中: 《气象学报》(中文版)编辑部:负责提出《气象学报》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与管理部门和各个重大课题研究组的联系,组织刊发大气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优秀稿件;坚持三审制度,保证刊用稿件的学术水平;执行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使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负责有关学术文献的编辑出版;负责与国内外相关学术刊物的联系。人员编制3名,处级领导职数1名。 《气象学报》(英文版)编辑部:执行《气象学报》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气象学报》(英文版)的编辑、出版及发行。人员编制2名,处级领导职数1名。
处长 伊兰
职员 程艳丽、王祥国、郑思雨、张萌、朱玉祥、王琦、陈梦园
电话 010-68406942
010-68407634
学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为:中国气象学会(以下简称“本会”),英文译名:CHINESE METEOROLOGICAL SOCIETY,缩写为CMS。
第二条 本会是由气象科学技术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气象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气象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建设气象强国的重要力量。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倡导“创新、求实、协作、奉献”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